目前分類:中國文化知多少 (6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古時對他人稱自己的妻子,多以拙荊、賤內或內人來稱呼。

進入現代後,對妻子的稱呼

wordsmith01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官人-古時妻子稱呼丈夫,或對婦女稱呼其夫。至今民間

仍對新婚夫妻對稱為「新郎官、新娘子」。

wordsmith01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先生」這個稱呼由來已久,不過歷史上各個時期的用法,是針對不同的對象的。

稱呼父兄。論語˙為政:「有酒食,先生饌」(有酒肴,就孝敬了父兄)。

wordsmith01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倒楣」的典故】

「倒楣」中的「楣」字,是「門楣」的意思,也就是門戶上的橫梁。古代讀書人在鄉試中舉之後,習慣在門楣前樹一旗幟,並且在旗上寫個斗大的「捷」字,一方面有鄉試告捷之意,另一方面則用來炫耀鄉親,畢竟在眾多考生之中能脫穎而出,可不是簡單的事呢!

wordsmith01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埋單」與「買單」】

我們常聽到誰幫誰埋單、買單……,只知道大意是幫忙付錢?又為何要這麼叫?是有什麼典故嗎?

wordsmith01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洗門風,即是捍衛名譽,起源於宋朝,雖然不是成文的規定,但也是早期社會道德制裁的手段,專門懲罰毀婚、破壞名譽的人。方法除了下跪認錯外,送東西吃,也有私底下送錢,但事後不能追究責任。

台灣早期農業社會洗門風的方式,源自中國南方,隨漢移民來台的該閩南習俗。其作為專門懲罰破壞婚姻或名譽的人。洗門風執行時機,在於犯惡行者於自認做錯後,為了表示公開道歉賠罪,以上街請吃檳榔、送紅包、辦桌請客、或是到對方家裡清洗門楣方式來要求對方不予追究。

wordsmith01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墨」的由來】

周宣王時,有個叫邢夷的人,很擅長繪畫。有一次,他因為弄髒了手,便來到附近的小河清洗,正洗手時,他看見旁邊有一塊烏黑的東西,好奇的撿起來一看,發現是塊松炭,於是就扔了回去。他不經意的看到自己的手,噗的笑了出來,沒想到剛剛洗過的手更黑了。邢夷心想:松炭可以把我的手染成黑色,就應該能用它來寫字和畫畫,便隨手撿回家。

wordsmith01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妳穿過「石榴裙」嗎?

你,曾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嗎?

wordsmith01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門當戶對」原作「門戶匹敵」。據《三國志.后妃傳》載:曹丕篡漢稱帝後,立郭氏為皇后。當時郭皇后有個叫做劉斐的親戚,想要藉著自己是皇親國戚的身分,想強迫與他國人通婚。
    郭皇后知道這件事之後,就告誡劉斐說:「親戚們應當從鄉里之中,選擇經濟、地位相當的人家通婚,不可仗著自己是皇親國戚的身分,就強迫他國人民聯姻。」

wordsmith01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春節」的由來】

農曆年的歲首,稱為「春節」。為華人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也象徵團結、興旺,對未來寄託新希望的佳節。據記載:華人過春節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它是由虞舜興起的。西元前兩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

wordsmith01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除  夕】

「除夕」 是農曆一年最後一天的夜晚,具有感恩及全家團圓的重要意義。當天下午,家家戶戶都要辭年,以感謝祖先及神明這一年來的保佑。除夕夜,異鄉的遊子一定會趕回家團聚吃年夜飯,即使未能回家吃團圓飯的家人,也要替他擺一副碗筷,以表示全家團圓。吃過年夜飯,是小孩子最期待的時刻,因為可以拿長輩分賞的壓歲錢了。接下來全家一起守歲,迎接新年到來。

wordsmith01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農曆九月初九為「重陽」,又稱「重九」。重九成為節日,據文字記載已早在漢代,「西京雜記」載:「漢武帝宮人賈佩蘭,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云令人長壽。」可見西漢時已過重九節。由於九月初九的「九九」,諧音「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崇孝活動。民國六十三年內政部為敬老崇孝而核定重陽節為「老人節」。有關「重陽節」由來:很久以前,有一個人名叫桓景,他是一個農夫,跟爸爸、媽媽,還有老婆住在一起。桓景非常重視他的家人,不管是吃的、穿的、用的,總是盡量給他們最好的。即便農事繁忙,只要一有空閒,桓景也一定是用來陪伴家人,所以他們一家人感情非常和樂。他們住村子靠近河邊,村子裡的農民們每天辛勤的工作,一切看起來都很正常。其實這裡有一個很可怕的威脅:原來在村子旁邊的河裡,住著一個病魔,這個病魔每年都會出來散布可怕的病毒,讓一些村民得到怪病,這種怪病連村子裡最高明的醫生都束手無策,沒有辦法醫治,有些人得病之後會昏迷不醒,有些人更因此而病逝。這個可怕的病魔,沒有人敢去對付牠。有一年,病魔再度出現,這次連桓景的家人都得到了怪病。桓景非常著急,為了解救自己的家人,他獨自踏上旅程,尋找可以治療怪病的靈藥。桓景一路上問了許多人,歷經千辛萬苦,好不容易才打聽到,在某處高山上有一個老人醫術非常高明,能醫治疑難雜症。於是,桓景通過重重考驗,好不容易才見到那位老人。
老人見桓景非常有誠心,答應幫他配製解藥。但是,老人也提醒桓景,如果不除掉這個病魔,還是會有許多無辜的村民受害。同時,老人還預告:在今年九月九日,病魔將再度從河中現身,來危害村民。桓景一聽,心中非常焦急,連忙請教老人,是否有打倒病魔的辦法。

wordsmith01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年農曆的七月十五日是「中元節」,也是民間俗稱的「中元普渡」。中元本是中國道家祭祖的日子,再加上「目蓮救母」等感人的民間傳說,就形成普渡的習俗了。

七月十五是中元節,它和正月十五的上元節、十月十五日下元節傳說分別是地官、天官及水官大帝(即所謂的三界公)的誕辰。在中元節當天,地官大帝來到凡間,考察眾人,分別善惡,因此在這天,民間都有祭祀地官大帝的儀式;而這一天也是一般人家祭祖,祈求祖先庇福的日子。

wordsmith01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端午節及習俗】

農曆五月五日端午節,是我國重要節日,和春節、中秋並列為中國三大重要傳統節慶之一。

wordsmith01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國曆四月五日或六日。清明時期正是萬木凋零的寒冬已經過去,風和日麗,鶯飛草長,柳綠桃紅,生機勃勃。首先,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密切的關係,農諺說:「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清明谷雨緊相連,浸種春耕莫遲延」。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播種的大好季節。
清明節最重要的活動就是掃墓,民國二十四年起,政府還明定為民族掃墓節,全民休假一天,以便掃墓。
中國祭祀祖先的歷史由來已久,早在上古時代就有帝王、諸侯祭祀宗廟的儀式,到春秋時代孔子的墓祭,這些都屬於貴族所特有的。到了秦漢以後,貴族制度末落,才有一般民眾到祖先墳墓去祭祀的習俗。掃墓在清明節的發展史上,算是相當晚出的節日內容,一直到了宋朝,才成為清明的主要活動。在這以前清明僅是個附屬在寒食節(清明前一日)習俗中的—個次要日。它的重要性,甚至比不上另—個陰曆三月上旬的上巳日(陰曆三月初三,俗稱三月三)。儘管如此,由於上巳、寒食、清明三個節日的日期相當接近,彼此的習俗便互相滲透、重疊,漸漸的不再有明顯的劃分,這才形成了現在的清明節。所以在討論清明節的起源時,同時也要對上巳及寒食有所了解。

wordsmith01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寒食節是紀念介子推護駕感人肺腑的故事。傳說在春秋戰國時,晉國國君晉獻公的寵妾驪妃為使自己的兒子繼承王位害死了太子申生,又想陷害晉獻公的另一個兒子重耳,重耳為了逃避驪妃的迫害,而被迫逃離晉國。
一日,公子重耳迷路在山中,好幾天沒有食物。當時大臣介子推護駕跟隨重耳,就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煮熟了給重耳充飢。重耳流亡了十九年後,返國即位,即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
晉文公一一加封跟隨他流亡的大臣,因為由於介子推還鄉探母,晉文公便忘了封賞他。後經他人提醒,他才想起舊事,心中愧疚。便親自到介子推的老家綿山探訪,卻找不到介子推的蹤影。

wordsmith01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一一元宵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 
有關元宵節的起源,認為是漢代宮廷的一種祭典演變而來;另一種是源自民間的「三元節」,舊俗以農曆正月十五日為「上元」,即天官大帝的生日;農曆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即地官大帝的生日;農曆十月十五日為「下元」,即水官大帝的生日。這三元中又以「上元」最熱鬧也最受重視。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元夕或燈節,是民間多彩多姿的節日,也是春節最後的一天,自此以後一切恢復常態,所以民間熱烈慶祝,故有小過年之稱。

wordsmith01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時間,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天。
「元旦」一詞,最早出自南朝人蕭子雲《介雅》詩:「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宋代吳自牧《夢梁錄》卷一「正月」條目:「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序,此為之首。」

wordsmith01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蘇東坡在杭州做刺史的時候,用心治理西湖,四周的田地不怕澇也不愁旱了。不但風調雨順,杭州四鄉的莊稼大豐收。老百姓為了感謝蘇東坡治理西湖的好處,過年時候,大家就抬豬擔酒來給他拜年。蘇東坡收下很多豬肉,叫人把豬肉切成方塊,燒得紅紅的,然後再按治理西湖的民工名冊,每家送一塊,將肉給他們過年。
太平的年頭,家家戶戶過得好快活,加上蘇東坡差人送肉來,大家更是高興;人人都誇蘇東坡是個賢明的父母官,並將他送來的豬肉,命名叫做「東坡肉」。

wordsmith01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軒轅黃帝的第二妻室方雷氏是一位非常有心計的女人。嫘祖發明養蠶後,她發明了骨針。她把絲線穿在骨針尾部,縫起衣裳飛針走線,宮裡沒有人不佩服的。她所掌管的二十多位宮廷女婢經常蓬頭垢面,因此每遇到重大節日,她總要把這些女子叫來,用她自己手指把每個女子頭上蓬發一一捋順。方雷氏為這些事經常發愁。
有一年,發生了一場大洪水,給黃帝發明舟船的狄貨,從洪水中撈回比胳膊還粗十九條大帶魚。方雷氏按照把石板用柴火燒熱,把帶魚放在石板了,上下翻滾,不一會帶魚就燒熟了。狄貨一口氣吃了三條,魚刺堆了一地。方雷氏隨手揀起一根,折了一節,左看右看,非常美觀,不由得用帶魚刺梳刷披在自己肩上的亂髮。豈料不一會兒,蓬亂的頭髮被梳得整整齊齊的。方雷氏驚訝的把這些帶魚刺,暗暗收藏起來。

wordsmith01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