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除  夕】

「除夕」 是農曆一年最後一天的夜晚,具有感恩及全家團圓的重要意義。當天下午,家家戶戶都要辭年,以感謝祖先及神明這一年來的保佑。除夕夜,異鄉的遊子一定會趕回家團聚吃年夜飯,即使未能回家吃團圓飯的家人,也要替他擺一副碗筷,以表示全家團圓。吃過年夜飯,是小孩子最期待的時刻,因為可以拿長輩分賞的壓歲錢了。接下來全家一起守歲,迎接新年到來。

除夕是臺灣年俗中最重要的—個日子,這一天的年俗很多,包括:拜天公、辭歲(辭年)、祭祖、貼春聯、吃團圓飯(年夜飯)、分壓歲錢、守歲……等。

【拜天公】

除夕當天一早,備好鮮花、素果,祭拜玉皇大帝,感謝一年來庇佑,祈禱來年順利、平安。

【辭歲(辭年)與祭祖】
除夕當日午後,各家張燈結綵,每家備牲醴、菜碗、粿類祭祀祖先和神明,供品中一定會有發粿和年糕,表示年年高、步步高,事業發達。通常對除夕當天下午祭祀祖先的儀式,也稱做「辭年」或「辭歲 」。除夕祭祖是民間大祭,有宗祠的要開宗祠。祭祀前的門聯、門神、桃符均已煥然一新,並要點大紅色蠟燭,全家按長幼順序拈香。除夕的祭祀是感謝神明和祖先一年來的庇佑,並求來年多福。

【貼春聯】

春聯相傳是由桃符演變而來,而桃符則是用桃木板在上面畫上門神的圖案,後來則用紙畫門神,也有貼上吉祥圖案的年畫。春聯是一種結合文學與書法的民間藝術,家家戶戶在門楣上貼各種適合自家的春聯,從春聯可以看出主人是經商、務農或書香門第等。

【吃團圓飯(年夜飯)】

祭祀神靈之後,一家大小圍坐一桌吃年夜飯,俗稱「圍爐」。古人席地而坐,圍著爐子吃飯,有桌子之後,將爐子放在桌下,不忘古人圍爐的習俗,並在爐的四周攤舖制錢,象徵財旺。圍爐時所備的菜也都有吉祥意義,如菜頭取意好彩頭,長年菜取意長壽。魚圓、肉圓和蝦圓取意三元及第,魚取意年年有餘;吃的時候越慢越好,取意長久;菜中唯獨魚不能吃完,要留下才有剩餘。
【壓歲錢】

圍爐之後,長輩分壓歲錢,將爐周所攤的制錢或另用紅線穿的銅錢一百個(取其長命百歲)作為壓歲錢,現在則以紅紙包紙錢,俗稱「紅包」。

【守歲】

守歲,就是「守長壽歲」,分過壓歲錢後,一家人圍坐爐邊,歡談達旦,稱做守歲。民間認為守歲具有為父母祈壽的效用,替父母守住長壽,祈求闔家平安,是孝道的表現。守歲到午夜十二時後,大家放爆竹,迎接新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ordsmith01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