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 鏡 歷 史(一六八)  兀 者 王 駘 

     

    楚國有個兀者(犯法而受斬足的人),名叫「王駘」,有德於世,跟隨他學習的人,和孔子的弟子不相上下。

    孔子的弟子常季問孔子說:「王駘是個兀者,魯國境內跟隨他學習的人,和老師的學生一樣多。他從來不站在講臺上教書,也不坐在椅子上與學生討論,但是學生都能虛往實歸,各有所得,世上真有潛移默化這回事嗎?他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人呢?」

    孔子說:「他是個聖人,我很早就想請教他,但是一直沒有機會。我都將以他為師,何況是那些不如我的人?」

    常季疑惑的說:「他只不過是個兀者,老師居然願當他弟子,那他和常人應該有天壤之別。他的思想有什麼特殊的地方嗎?」

    孔子說:「生死之事,是人的重大問題,但王駘卻能與萬事萬物的變化同在,所以死生不變,即使天地覆墜,他也不會消失。因為他已經看透天地之間的道理,不因外物的改變而動移了他的心意。也就是說,他不僅對萬物的變化瞭然洞悉,而且能掌握『道』的根源。」

    常季又說:「王駘不過是善於修身罷了!以他得到的知識,推求內心的道理,再以他內心的道理,悟出古今恆常不變的道理,這看起來沒什麼了不起,只是為什麼有那麼多人跟隨呢?」

    孔子說:「人們以水照面時,只有靜水可為鏡面,流水是無能為力的,也只有心持不變的人,才有辦法把容易動心的人變成不易變心。地面長著各種樹木,只有松柏四季常青;人類受命於天,只有舜獨為聖人,他能端正自己的德性,保全他承天之命使人們都歸附他,不用教導、感化,也都能端正自己;像這樣能保全生命的人,還有什麼好可怕呢?武勇之士,面對千軍萬馬仍能不改色,為求名利,還能這樣,更何況那把天地萬物當做己物,軀體當做暫時居所,一耳一目當做一時的跡象,對萬物一視同仁,又能超越生死的人,怎會怕任何東西?他就是這種人,時機到時,自能安心昇天。眾人景仰他,跟隨他,王駘何嘗放在心上,那是眾人身不由己啊!(摘自李逸宏編著-中國寓言故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ordsmith01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