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
靦 ㄇㄧㄢˇ靦覥(心中慚愧而見於顏面,也作「靦腆」)。
ㄊㄧㄢˇ靦臉(臉皮厚,不知恥為恥)、靦顏(面有愧色厚著臉皮)。
【革部】
革 ㄍㄜˊ 姓、皮革、革心、革命、革除、革新、革職。
ㄐㄧˊ 危急,通「急」,如:「夫子之病,革矣。」
靶 ㄅㄚˇ 靶子(射擊的目標)、打靶、箭靶、靶場。
ㄅㄚˋ 柄,通「把」,如:執靶、刀子靶。
鞈 ㄐㄧㄚˊ用皮革製成的護胸甲,如:輕罪入蘭盾,鞈革二戟。
ㄊㄚˋ 鼓聲,如:善用兵若聲之與響,若鏜(ㄊㄤ,鑼聲)之與鞈。
鞞 ㄅㄧㄥˇ鞞琫(ㄅㄥˇ,佩刀的玉飾)、鞞舞(手持小鼓,搖動作響的民俗舞)。
ㄅㄟ 牛鞞縣(古地名,漢時隸屬犍為郡)。
ㄆㄧˊ 鼓之一種,通「鼙」,如:鞞鼓。
鞪 ㄇㄨˋ 固定車軸的套子,如:「鞪,車軸束也」(說文)。
ㄇㄡˊ 戰士頭盔,如:被甲鞮(ㄉㄧ)鞪。
【頁部】
頃 ㄑㄧㄥˇ公頃(地積單位名,
ㄑㄧㄥ 斜、側,通「傾」,如:頃耳而聽。
頓 ㄉㄨㄣˋ頓首、頓悟、整頓、一頓飯、抑揚頓挫。
ㄉㄨˊ 限於「冒頓」(人名,漢出匈奴的單于)。
頌 ㄙㄨㄥˋ頌詞、頌揚、頌讚、歌頌。
ㄖㄨㄥˊ儀容,通「容」,如:魯徐生善為頌。
頗 ㄆㄛˇ 很、甚、相當的,如:頗以為念、頗為重要、頗覺驚恐。
ㄆㄛ 偏頗(偏向一方,不公正);廉頗(人名,戰國趙人)。
頦 ㄏㄞˊ 下頦(面頰的下部,即下巴)。
ㄎㄜ 下巴頦兒(下頷,面部嘴脣以下的部位)。
頡 ㄒㄧㄝˊ頡頏(兩件事物的比較,不相上下)。
ㄐㄧㄝˊ倉頡(相傳為古代始造文字的人);剋扣減除,如:盜頡資糧。
頸 ㄐㄧㄥˇ頸部、頸項、瓶頸、長頸鹿、引頸翹望、刎頸之交。
ㄍㄥˇ 限於「脖頸子」(脖子的後面部分)。
【風部】
風 ㄈㄥ 風俗、風度、風景、微風、風和日麗、聞風而來、風馳電掣。
ㄈㄥˋ 用於文言動詞,吹拂,如:春風風人。
颮 ㄆㄠˊ 風大而急,即暴風,如:風颮電激。
ㄅㄧㄠ 扶搖而上的風,通「飆」,如:「颮,古文「飆」也」(說文);颮颮(眾多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