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姓」是表示個人所屬家族及區別家族系統的符號。有代表共同血緣、血統、血族關係的種族稱號,簡稱族號。作為族號,它不是個別人或個別家庭的,而是整個氏族部落的稱號。
「氏」是姓的支系。古代姓和氏分用,姓表族號,氏是姓的分支,用已分別子孫的支派,漢朝以後姓和氏則互用不分。由於人口的繁衍,原來的部落又分出若干新的部落,這些部落為了互相區別以表示自己的特異性,就為自己的子部落單獨起一個本部落共用的代號,這便是「氏」。
「名」是人的稱號,每個人的代號。每個人的「名」,是父母取的,或請別人代取。姓氏是公共的,名是個人的。歷朝歷代的命名習慣,反映了一定時期內的社會意識形態。由於人們所屬的民族、社會、歷史、宗教信仰、道德傳統及文化修養的不同,其命名習慣也很不相同。
「字」是本名以外另取的別號。取字只是限於古代有身份的人。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其目的是為了讓人尊重他,供他人稱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輩和屬下只許稱尊長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號」是名稱、別名,如:別號、外號、帝號、國號。「號」也叫別稱、別字、別號。名、字是由尊長代取,而號則不同,號初為自取,稱自號;後來,才有別人送上的稱號,稱尊號、雅號等。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