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談無根】
言語虛浮,沒有根據。「他口才雖好,但全是游談無根,讓人一下子就看透底細。」
【焚如之刑】
燒殺的刑罰。「王莽作焚如之刑,燒殺陳良等。」
【焚如之禍】
遭受火災的禍害。「他家遭焚如之禍,損失慘重。」
【焚舟破釜】
燒毀船隻,打破鍋子。比喻做事的意志,決心堅定。「他辦事具有焚舟破釜的意志,真令人敬佩。」
【焚林之求】
比喻求才若渴。「三國時魏太祖為求阮瑀出任,不惜焚林之求。」
【焚林而田】
燒毀山林以獵取野獸。比喻貪求無厭。「你不要貪心到焚林而田(打獵),這樣可能會遭橫禍。」
【焚書坑儒】
燒毀書籍,活埋讀書人。「秦始皇滅先代典籍,焚書坑儒。」
▲比喻不修文教的暴政。「秦始皇推行焚書坑儒的暴政,促成秦朝提早滅亡的命運。」
【焚琴煮鶴】也作「煮鶴焚琴」
把琴燒了,把鶴煮來吃。比喻殺風景的事,或破壞風雅的事。「煮鶴焚琴,如清泉濯足。」
【焚膏繼晷】「晷」(ㄍㄨㄟˇ,日光)。
點燃燈火,以接續白天日光的照明。形容夜以繼日,努力不懈的讀書。「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ㄨˋ,辛勤不懈)以窮年。
【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
點上燈燭夜以繼日,經常這樣刻苦用功,一年到頭不休息。
【焦土政策】
戰爭時,撤退的一方把所有的物質、建築物或公路全都燒毀、破壞,不給敵人加以利用的政策。
【焦慮反應】
精神官能症的一種。有心跳急促、呼吸困難、雙手和嘴脣顫抖等症狀。
【焦慮勞心】
形容愁慮著急。「他是個容易焦慮勞心的人,總是見他老是蹙著眉頭。」
【焦頭爛額】
本形容救火時被火灼傷的樣子,後引喻為做事困苦疲勞的樣子。「他趕工熬夜,幾天下來弄得焦頭爛額。」
【煮字療飢】
以賣文為生,多指文人生活窮困。「他因生活窮困,只好煮字療飢,勉強度日。」
【煮豆燃萁】
比喻兄弟不能相容。「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煮茗清談】
和朋友煮茶對飲談心。「難得與老朋友煮茗清談,彼此聊得很開心!」
【煮熟的鴨子飛了】
人做事要小心謹慎,千萬不能絲毫疏忽和大意,否則連到手的東西都會失去。
【然而不然】
雖然如此,卻不盡然的意思。「這兩樣東西雖然極相似,其實然而不然。」
【然然可可】
唯唯諾諾。「只要然然可可,萬事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