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 字 結 構˙真 有 趣(31)

【口部】
吠(ㄈㄟˋ)
從犬、口(動口之犬,或犬動口)。就是「犬鳴」(狗在叫)。
吞(ㄊㄨㄣ)
從口、天,天亦聲。人嚥下食物要順口,頭往往要朝上(向天),所以本義是「嚥下去」。今以「吞、吐」相對。引申作併吞、侵吞、吞沒、吞滅、忍氣吞聲等。
呂(ㄌㄩˇ)
脊椎骨。字形像顆顆相承,中像絲連著之形。今假借為「姓」,如:呂老師。
告(ㄍㄠˋ ㄍㄨˋ)
從牛,從口。牛觸人,牛角觸於人口,就是「對人說」,為「告」的本義。引申作「忠告、原告、忠告、告退、告老還鄉」等。限於「告朔」(舊時天子頒行曆書的儀式)時,轉音「ㄍㄨˋ」。
吼(ㄏㄡˇ)
從口(發聲)、孔(通達)。大聲叫喊,或猛獸叫喊聲,如:大吼、吼叫、怒吼。
吽(ㄏㄡˇ ㄏㄨㄥ)
從牛、口,就是「牛鳴叫」,通「吼」,如:怒吽吽。假借為「阿吽(佛經咒語)、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之一)」時,轉音「ㄏㄨㄥ」。
君(ㄐㄩㄣ)
從尹(治理)、口(發號),用口發布命令統治眾人。本義是一國之主,或稱領導的人。引申作「君子、夫君、諸君」等。
呈(ㄔㄥˊ)
從口,從土上加一撇(ㄊ一ㄥˇ,直立)。人在地上以容器分配東西,將容器之口顯現出來,以示公信,所以本義是「公平」。引申為「奉上,如:呈上、呈文、呈請等;顯露,如:呈現、面呈白色等」。
吹(ㄔㄨㄟ)
從口、欠(氣出,氣從人口上出),就是「氣吐出」。引申作「吹牛、吹噓、鼓吹、吹毛求疵、早已告吹、風吹草動」等。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