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哲學家莊子,曾經寫了一篇《秋水》來說明萬物齊一的道理,裡頭舉了許多例子: 「同樣是禪讓天下,堯舜就能稱帝,而之、噲(ㄎㄨㄞˋ)就被滅亡;同樣是用兵爭天下,湯武就能稱王,而白公就失敗。可見『禪讓而稱帝』、『兵爭而稱王』,因時而變,不能作為為常態來看。」
又例如:「大屋的梁柱可以取來衝撞城門,但卻無法用來填充小孔穴,這是因為不同的器物有不同的功用。

騏驥(ㄑ|ˊ ㄐ|ˋ)和驊騮(ㄏㄨㄚˊ ㄌ|ㄡˊ)都是千里馬,一日而馳千里,但要他們捕捉老鼠卻就不如野貓,這是因為千里馬與野貓專長不同的技藝。」


貓頭鷹在黑夜裡可以抓到微小的跳蚤,看到細小的毫毛,但一到白天,即使張大眼睛也看不到龐大的山丘,這是因為他特有的性能。

從這些例子可以得知,萬物從其各自擁有的特長去看,當然都具有「有用的能力」,但是換個角度,就可以發現每樣事物也都有它「無用的地方」。所以觀察事情,不能只守住一個立場,那只會得到一偏的結論。

要試著超越「有無」、「治亂」等這些觀念,試用齊一的眼光來看萬物,才能漸漸突破原有堅持的偏見。

後來這裡的「一日而馳千里」,演變成「一日千里」這句成語,用來形容馬跑得很快,也用於比喻進步神速,或事業發展得很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ordsmith01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