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颱,無人知(九月不是颱風季節,所以九月的颱風常出乎意料之外,而且風向移動的路線也較難預測)。

△日圍箍,曝草埔(天氣乾旱,炎日強烈的徵兆)。

△冬至暝,夏至日(冬至那天,夜最長,日最短;夏至那天,日最長,夜最短)。

△清明前,插竹平(清明春雨霏霏,種樹容易活,是最佳種樹季節)。

△一日春雨十日雨(春雷響,雨水多。比喻一觸即發,事半功倍)。

△風颱做了轉回南(颱風要結束之前,風向會轉颳南風。比喻狂暴之後,轉為溫和)。

△西北雨落未過田岸(西北雨下得猛、快,又只是一陣子,常不均勻)。

△三月三,桃李雙頭擔(農曆三月,桃、李盛產豐收)。

△先陳雷,有雨也未大(雷在雨前,雨小;雷在雨後,雨大)。

△冬至落雨,過年好天(冬至下雨,預示過年會天晴)。

△年驚中秋,月驚十九(年到中秋,一年很快就過去;月到十九,一個月也很快就過去了)。

△春分秋分,暝日平分(春分和秋分這兩個節氣,日夜的時間相等)。

△烏雲接日,明朝不如今日(太陽下山的時分,西天有黑雲,預示次日天會變)。

△久晴雷報雨,久雨雷報晴(由晴雷預示下雨,由雨雷預示晴天)。

△日落西北烏,半暝有風雨(半夜裡有風雨的徵兆)。

△早日呣成天,早霧會好天(早晨出太陽,仍可能變天,有早霧是會晴天)。

△未吃五日節粽,破裘呣甘放(過了端午節,天氣才能穩定轉熱,寒冷真的過了。「端午節」,是農曆五月五日)。

△初一落雨初二散,初三落雨到月半(預測初一和初三落雨,往後的天氣狀況)。

△風吹元宵燈,雨沃清明紙;雨沃元宵燈,日曝清明紙

  (由元宵節的天氣,推斷清明節的天氣)。

△初三四,月眉意;十五六,月當圓;廿三四,月暗暝

  (描寫一個月中月亮的形狀:初三、四,月亮像眉毛形;十五、六,月亮最圓;過廿三、廿四之後,就看不見月亮)。

△冬至在月頭,卜寒在年兜;冬至月中央,無雪也無霜;冬至在月尾,卜寒正二月(指出在農曆冬至,節氣所處時間的不同,對當年氣候的影響)。

△季節與蔬菜的盛產期,每月各有代表性的蔬菜:

  一月蔥(一月盛產蔥),二月韭(二月盛產韭菜),三月莧(三月盛產莧菜),四月蕹(四月盛產蕹菜,俗名「空心菜」),五月匏(五月盛產匏瓜,又名「瓠瓜、葫蘆瓜」),六月瓜(六月盛產絲瓜,俗名「菜瓜」),七月筍(七月盛產竹筍),八月芋(八月盛產芋頭),九月芥藍(九月盛產芥藍菜),十月芹菜(十月盛產芹菜),十一蒜(十一月盛產蒜頭),十二白(十二月盛產白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ordsmith01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