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一個生來失明的人,不認識太陽,就向明眼人請教,有人告訴他說:「太陽的形狀像銅盤。」說著敲銅盤使瞎子聽到聲音。有一天,聽到鐘響聲,瞎子認為那就是太陽了。又有人告訴瞎子說:「太陽的光亮像蠟燭。」瞎子摸了蠟燭知道了形狀。有一天,瞎子摸到了管樂器 – 籥 ,又以為是太陽了。太陽與鐘、籥差得遠呢,而瞎子卻不知道三者的區別。這是由於瞎子從未見過太陽而只是聽人說說的緣故。 要懂得道理,比起太陽來要難得多了,普通人尚未明白道理之前,也與瞎子不知道太陽沒有什麼兩樣。了解「道」的人要告訴別人什麼是「道」,既使用巧妙的比喻去開導,也不比銅盤與蠟燭的比喻更形象。從銅盤到鐘,從蠟燭到籥,一個譬喻接著一個譬喻地形容變化,這還有盡頭嗎?
所以世上講道的人,有的是就其看到的來解釋「道」,有的是沒有見過「道」主觀猜想它,這兩者全都是求「道」的弊病,然而「道」是永遠不可得的嗎?
蘇軾曰:「道可致而不可求。」(道是可以自然而然得到而不可以強求。)孫武曰:「善戰者致人,不致於人。」(善於用兵的人能使敵人自投羅網,而不陷入敵人的圈套。)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各行各業的手工藝人在作坊裡完成他們的工作,君子通過學習而得到「道」。)不去強求而自然而然得到,這就是「致」的意思啊! 事物沒有親自觀察而僅憑耳聞,崇尚空談而不學,是不能了解事物的本來面目和得「道」的。

摘自「日喻說」(宋 蘇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ordsmith0102 的頭像
    wordsmith0102

    字裡行間有春風

    wordsmith01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