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揚光大】
對於原有的事物加以宣揚,使其得到發展盛大。「校長勉勵畢業生,能把母校的創校精神,發揚光大。」
【發揚踔厲】也作「發揚蹈厲」;「踔」(ㄓㄨㄛˊ,踏地)。
兩手飛揚高舉,兩腳用力踏地。形容精神振奮,意氣昂揚。「他自擔任里長後,發揚踔厲,為本里帶來一番新的氣象。」
【發號施令】
宣布命令;指揮。「當班長發號施令時,全班同學沒有敢不聽從的。」
【發蒙振落】
物蒙於上而發去,葉子將落而振動。比喻極容易做好,不費力。「這種發蒙振落之事,我個人就可以完成。」
【發憤忘食】
發奮向上,忘了吃飯。形容非常勤奮。「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而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發蹤指示】
獵人放出獵狗追捕野獸。比喻指揮、調度。「局長親自發蹤指示,歹徒一個也逃不掉。」
【發瞶振聾】也作「振聾發瞶」
使瞎子看得到,聾子聽得見。比喻用語言文字使糊塗的人清醒過來。「李老師的一席話,頗能發瞶振聾,令人深思。」
【登山涉水】也作「跋山涉水」
行於山路和水路。比喻旅途艱辛。「登山隊從早到晚登山涉水,沒有一個叫苦。」
【登山臨水】
指觀賞風景,登上山頭,來到水涯邊。「他不辭辛勞,登山臨水,觀賞美麗的風景。」
▲形容旅途艱辛。同「登山涉水」。
【登峰造極】
比喻學問造詣達到最高程度。「他在文學上的成就,已登峰造極了。」
【登高一呼】
有地位的人物倡導,發出號召,而響應的人眾多。「有您登高一呼,還怕不萬山響應呢?」
【登高自卑】
登上高處必從低處開始。比喻做事按次序進行。「行遠必自邇,登高必自卑;升高必自下,陟遐必自邇。」
【登堂入室】也作「升堂入室」
比喻學問造詣很深。「求學問要想登堂入室,一定要下深工夫。」
▲不經邀請直接進入別人的內室。「你和他又不是很熟的朋友,如此登堂入室,不是太隨便了嗎?」
【登梯爬高】
攀登高處。「這孩子很淘氣,整天登梯爬高。」
【登壇拜將】
古代任用將帥的一種儀式「漢王齋戒設登壇場,拜韓信為大將軍。」
【登泰山而小天下】
登上泰山則視野廣闊,而有天下景物皆渺小的感覺。比喻學問愈高深,眼界愈寬廣。「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