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部】
自:首筆作「撇」,下接「目」。組合的字:咱、息、臬、臭、鼻等。
臬:「自」下,作「木」(撇、捺筆改短撇、頓點,不連接橫、豎筆)。組合的字:嵲、臲、鎳、闑等。
臭:「自」下,作「犬」(捺筆改頓點,不連接橫、撇筆)。組合的字:嗅、殠、溴、螑、齅等。
臱(ㄇ一ㄢˊ,綿綿不見):「自」下,作「穴」變形(「宀」下一撇、一豎折),下作「方」。組合的字:櫋、矏、邊(籩)等。
【至部】
至:上作一橫、一撇挑、一點,下作「土」。組合的字:侄、咥、垤、姪、室、桎、窒、絰、耋、臺、蛭、輊、銍等。作左偏旁時,下橫改斜挑,如:到、致、臻、郅等。
致:左旁從「至」,右旁作「夊」(三筆,捺筆起筆須出頭,不作「攵」)。組合的字:緻等。
【臼部】
臼:作一撇、一豎、一短橫、一橫折、一短橫、一橫,共六筆。組合的字:臾、舀、舂、桕、舅、寫、舊等。作偏旁時,在「臼」下橫從中分開成兩短橫,成叉手形。組合的字:叟(廋、搜、瘦、艘、颼)、與(嶼、舉、譽)、學、覺、興、輿、盥等。
臾(ㄩˊ,束縛,引申為短時間):「臼」中作「人」。組合的字:庾、楰、瘐、腴、萸、諛等。
臽(ㄒ一ㄢˋ,小阱、坑):從人(變形作「一撇、一橫撇」)在「臼」上。組合的字:啗、埳、掐、欿、焰、燄、萏、諂、閻、陷、餡等。
臿(ㄔㄚ,挖土用的鐵鍬):從「干、臼」。組合的字:偛、插、鍤等。
舁(ㄩˊ,共舉):合體時,「臼」下橫分開成二短橫,「廾」變形作一橫、一撇、一頓點或一捺,如:與、興、輿、舉、譽等。
舀(一ㄠˇ,用瓢、杓子取水或其他液體):從「爫、臼」。組合的字:嫍、幍、慆、搯、槄、滔、稻、蹈、韜等。
【舌部】
舌:上從干(二橫、一豎),下接「口」。組合的字:舍、恬(湉)、舐、甜、舔、憩等。
舍:上從「亼」,中作「十」(「屮」變形),下作「囗(ㄨㄟˊ)」;今收入「舌部」,從「人、舌」。組合的字:捨、舒、猞、舘、騇等。作左偏旁時,捺筆改頓點,如:舒、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