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成 語 故 事(一九二)   一 竅 不 通

 

        

商朝末年,紂王沉溺酒色,設酒池肉林,不理朝政,殺害許多直言進諫的忠臣,導致國勢危在旦夕。

紂王的叔父比干,是當時的賢人,他看到紂王如此荒淫無道,十分痛心,便勸諫他力圖振作,遠離酒色,造福天下百姓。紂王不聽,反而以賢人的心七竅(指兩眼、兩耳、兩鼻孔及口)皆通的傳說為藉口,要借比干之心來看看,便將比干處以挖心酷刑。

孔子針對這段歷史,很感嘆的說:「紂王的心智如果有一竅可通,比干就不會死了。」由此說明,為政者如果心智昏昧不明,便是國家滅亡的主要原因。後來「一竅不通」這句成語,就從【呂氏春秋.貴直論.過理】中所載的孔子的這段話演變而出。

   「一竅不通」(成語):一個心竅不通。後用來比喻人昏昧不明事理,或對某事完全不懂(一無所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ordsmith0102 的頭像
    wordsmith0102

    字裡行間有春風

    wordsmith01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