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借 鏡 歷 史(一九〇) 愛 憎 之 變
從前,有個叫彌子瑕的人,深受衛國國君的寵信。當時,魏國有道法令,規定沒有君王的許可而擅自駕駛御車的人,一律剁去雙足。一天,有人徹夜趕來通報彌子瑕,說他母親病危,彌子瑕情急之下,只得假託君命,駕了衛君的御車連夜回家探視母親,等到衛君知道這件事以後,非但不責備他,還連連誇道:「彌子瑕真是個孝子,為了母親,不顧一切,偷偷駕駛我的馬車,好像忘了那會使他蒙受剁去雙足的可怕後果。」
又有一天,彌子瑕伴隨著衛君遊覽果園,吃到一個桃子,味道異常甜美,捨不得吃完,留下一半獻給衛君。衛君非常開心,得意的說:「彌子瑕是真心的愛戴我,居然肯為了寡人,犧牲自己的口腹之慾。」
後來,彌子瑕年紀漸老,容貌衰退,魅力也消失殆盡,逐漸失去了衛君的寵愛。又得罪了衛君,君王竟翻出陳年舊賬,說:「他以前曾經假借君命,竊用寡人的御車;還曾經膽大包天,把自己吃剩的桃子,拿給寡人食用。」
彌子瑕這兩種行為,在以前都曾經獲得衛君大大獎賞,為何如今反而一改而為怨懟呢?那完全是因為衛君已經不再寵愛他,甚至十分討厭他了。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當君王寵愛一個人時,他的所作所為都能博得君王的歡心;然而一旦君王憎惡一個人,他的一舉一動不論好壞,都足以招來君王的反感,就算他有多睿智,有多高妙的見解,也不可能再受到君王的重視了。所以說,一個有為諫官的聰明人,在有所陳述以前,要仔細審察自己是被君王寵信或是憎惡。舉個淺顯的例子來說,龍是一種特異的動物,當牠柔順時,誰都可以輕易的騎在牠的背上,任意指揮西東,但牠的喉下生有一尺寬的逆麟,誰要是觸到牠的逆麟,就難逃被龍吞噬的惡運。君王就像一條龍,也有逆麟,負責勸諫的人,只要能夠小心翼翼,察言觀色,不去觸及君王的逆麟,趁著君王寵信在身時,巧妙的進言,就可算是個成功的諫士了。(摘自李逸宏編著-中國寓言故事)
全站熱搜